名師簡介:王序 1955年出生于廣東潮安,1979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設計系,王序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廣東美術館設計總監,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客座教授,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 (NYADC),美國平面藝術協會,紐約字體指導協會,澳門設計師協會榮譽顧問,上海平面設計師專業委員會顧問。
設計觀點:概念是解決設計的唯一方式
個人榮譽:其作品在眾多的國際設計競賽中入選,包括:(圖形GRAPHIS 海報、紙袋、標志、字體)設計年鑒,第4、5屆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第15、16屆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97年法國肖蒙海報節,97芬蘭赫爾辛基國際海報雙年展,第18屆捷克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98索非亞第二屆國際戲劇海報三年展。 其所獲重要獎項包括:91-93、96-98美國傳藝優異獎八項、第16、19、20屆紐約字體指導協會優異獎六項、第75-78屆紐約藝術指導協會一項銀獎一項特優獎及六項榮譽獎、第17屆捷克布爾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獎、96平面設計在中國展二項金獎及評審獎、96香港設計雙年展亞太區一項金獎及評審獎、第四屆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第八屆克羅地亞國際平面設計及視覺傳遞展二等獎。
問題:
談談您的對設計的態度和方法吧?
王序:
過去有人這樣評價我說,只往前看。我想這可能與我的個性有關,因為,我做平面設計已經20多年了,從80年代初到現在,我看過不少著名設計師的作品,我的腦袋就好像是一個記憶圖庫,他們的作品只要我喜歡,我都會記住。他們對我的影響潛移默化??吹剿麄兌鄠€時期的變化也很有趣,比如在什么時期發表過重要和影響力的作品,什么時期又會轉到另外一個行業,例如日本的平面設計師齋藤誠。
觀察之后,很有借鑒。平面設計其實就是在傳遞信息,簡單說就是一個中介。所以說過去我從事編輯也好,設計也好,沒有要推動設計界的狂妄想法,而是通過這種方法逼使自己去學習、了解。我用什么方法呢?編輯+設計的方式去學習很好,去看一個設計師的作品,了解他的歷程,去編一本書,對他越了解,編輯的錯誤就越小。
問題:
您傳奇的設計經歷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年輕設計師,您能否介紹一下您的設計歷程?
王序:
我1955年在潮州出生,1977年進入廣州美術學院裝潢系,1979年畢業。1980年參加工作。我畢業的年代比較早,在我們那個年代,平面設計師畢竟還是少數,那時候說平面設計他們不明白,你必須說我是美工,我是做廣告的。因為那個時期的關系,所以我想盡早進入到平面設計這個領域,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什么事情??赡芪易龅谋容^早點而已,而不能說就是做的好的,那時不像現在設計交流那么頻繁,那時候還非常少,我記得那時候在這個領域也有南北之分,南北之間基本沒有交流。但我只堅持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模式,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必須對自己未來制定出一個目標。
問題:
在那個時候您就開始做平面設計方面的工作嗎?
王序:
是的,那個時候人們沒有任何現代設計的意識,設計教育也很落后。畢業后我受到的影響來自兩方面,一是從美國來的朗濤的企業形象設計的影響,二是來自香港的影響。我記得第一個項目是做出口罐頭招紙,在設計上就受到了朗我對外面的關注和思考,也反映了我的一個歷程。
問題:
我記得“平面設計在中國96展”的畫冊后面有您公司的一個廣告——“您要咖啡還是中國茶?”,這是不是跟你當時的想法有關系?
王序:
有關系,香港還有一種叫鴛鴦,就是咖啡和茶混在一起的。當時左右搖擺,受到的影響非常多,而不是單方面的影響。1999年,我忽然接到格爾·登貝從海牙打來的電話,他要在墨爾本對外宣布:荷蘭登貝公司、澳大利亞艾米公司、中國王序公司成立一個國際聯盟設計公司。我受寵若驚是因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設計公司能夠被邀請加入國際設計聯盟。所以我到了墨爾本參加了這次儀式。2000年成立王序設計北京公司就想以這種設計聯盟的姿態共同去做一些事。
問題:
您從事設計早期比較重要的階段是不是在香港這段,或者說,您從在香港工作開始就引起了國際設計界的驚訝和關注的,是嗎?那么您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環境中學習和發展呢?
王序:
去香港是因為外派,香港并不是我剛開始做設計的地方,1984年我就編輯設計過一本《標志設計》的書,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編輯+設計開始有了興趣。1986年到香港以后,因為香港和大陸完全不同,記得60年代初,香港就開始了中西合璧的設計,所以在香港中西文化并存的環境中,確實有很多東西可學。
問題:
您多次談到石漢瑞,說他對您的影響非常大,是那個時期嗎?
王序:
濤的影響,設計了系列化的天壇牌罐頭招紙,全盤西化的設計并實施,在當時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來罐頭招紙在深圳嘉年印刷廠印刷,所以我80年代初就經常去深圳。1986年被派到香港工作,1995年回來先成立中西設計公司,后來成立了王序設計公司,這種思維變化是借鑒了海外設計公司的做法,這個改變足以說明王序:對,石漢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60年代初他就把東西方文化結合并運用在設計中,我覺得他是最早運用中國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一個開拓者和佼佼者。石本人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師從保羅·蘭德,據說他還是一個研究浮世繪的專家,并收藏了不少作品。他對中國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曾描述一個日本人看到中國的書法作品后對他說:你可以看見它的骨頭。關于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日本也是非常值得借鑒。到香港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石漢瑞,第一次見到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因為1986年日本的平面設計巨匠杉浦康平先生來香港做評委和演講,在演講會上,石漢瑞坐在中央第一排的位置上,態度非常虔誠,但我沒有想到他并不是一個高個子。在演講中,他還幫助杉浦康平展示他的作品,在杉浦康平面前,他居然像個學生。后來經人介紹,我第一次正式地去他公司拜訪他,他對我這個從大陸來的設計師也很感興趣,初次正式見面雙方交流的很好?!对O計交流》第3期大篇幅地介紹了他,跟著我突發異想提出請他作為《設計交流》的顧問,沒想到他馬上就答應了。1988年我有一個工作機會去洛杉磯,而加州正在掀起一股設計新浪潮,所以《設計交流》第4期開始改變編輯方向,把重點轉到了國家或區域的介紹。石漢瑞對我的影響還包括對圖片和字體的看法,不同角度看圖片的方法就是他教給我的,現在我把這種方法傳授給了我的學生。
問題:
您們的確有非常感人的關系,令人敬佩和羨慕。除了石漢瑞,您還受到那些香港設計師的影響?
王序:
在香港我還受到靳埭強、陳幼堅的影響,我覺得他們走在我前面,之前我在廣州就看到過靳埭強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后來交往很多。他們都對我產生過影響。香港當然不能說只有石、靳、陳,還有一批設計師在進行探索實踐,他們三位只是其中的佼佼者。另外香港是個國際化都市,在這里有機會看到這個領域內的泰斗巨匠,像杉浦康平、五十嵐威暢等。1986年我就聽過杉浦康平的演講,他的佛學十分深奧,當他知道我是來自中國大陸時,對我說:“喔,你像塊海綿?!彼€說,中國設計師應該有三只眼睛,兩只眼睛往前看,一只眼睛向后看。所以我對他的印象特別好。后來,我還去北京聽過他的演講,兩次到東京都到他的設計室去拜訪他。
問題:
能不能談談您的作品,對各個時期作品的回顧。
王序:
我先談談現在,過去的作品我就不想談了?,F在的設計項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概念的產生,我覺得一個設計師對自己的項目沒有一個概念,就會很難實施。概念是解決設計的唯一方式。在電腦上嘗試各種變化只會徒勞無功。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專業性。
問題:
您說過:沒有概念就不是設計,這就是是不是設計的分野。
王序:
對于項目,我有兩個標準,一是對項目的表達是否準確,二是你必需還有專業的表現,這種專業的表達你還必需去說服客戶,因為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有一些客戶并不了解你的專業意圖,所以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項目最終能夠傳遞出專業的觀點,這點非常重要。
問題:
您多年來一直在很多學校授課,一直致力于設計教育的推動,能談談嗎?
王序:
在教育方面,我目前是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教授,一年至少有兩至三個月的課程,同時我也是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客座教授,我教學的方法一直是以“激活”的方式進行的,激活同學的腦細胞,讓他們腦筋激蕩,所以做我的學生很痛苦。
問題:
深圳的設計同行一直把您看作是不在深圳生活的深圳設計師。那么您處于這樣一個角色,您是怎么看到深圳的平面設計,以及怎么看深圳打造“設計之都”的?
王序:
據我所知,現在深圳的平面設計公司有400多家,我想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這么多的平面設計公司。另外,深圳的平面設計發展較早,印刷行業也很發達,我想這就是吸引設計師來這里發展的緣故吧。重要的是,就像你所說的,這里曾是“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96展”以及“深圳03展”的所在地,中國知名的平面設計師有一大半在這里工作,這里的專業氣場很不錯。能把我當成深圳的平面設計師,我深感榮幸。
From:中鵬培訓
您還未登錄
全部評論:0條